
羅騰堡位於巴伐利亞州,全名是陶伯河上的羅騰堡(Rothenburg ob der Tauber),城鎮位於陶伯河畔高地上,Rothenburg在德文有「紅色城堡」之意,有個說法是,城裡建築大多鋪設紅瓦而得其名。這個城鎮起源於西元9世紀,神聖羅馬帝國時期羅騰堡即以自由都市(直接隸屬於皇帝、享有高度自治權)有過興盛的歲月,直到17世紀三十年戰爭,面臨饑荒與瘟疫,城市發展停滯,反而保存了中世紀的面貌。
德國有幾個保留完整護城牆的中世紀小鎮,羅騰堡就是其中之一。同樣位於羅曼蒂克大道上的諾德林根、丁克爾斯比爾也有相當完整的城牆。其中諾德林根也是我們很想造訪的地方,因為它的城鎮可是蓋在隕石坑內,還是《進擊的巨人》的城鎮參考原型!?可惜行程已經排不進去。

我們住在老城外的旅館,離Gallows Gate只有100公尺,兩分鐘就能穿過城門進入中世紀街區,位置很優秀。抵達羅騰堡已是中午,把車停妥在旅館停車場,立刻出發去爬城牆。Gallows Gate是羅騰堡的古城門之一,德文稱為「絞刑門」,中世紀時門外曾設置刑場。門牆建有雙重防禦塔樓,底下拱門主要供車輛行駛,旁邊另有人行道。



Gallows Gate旁邊即有登城牆的樓梯。城牆約長四公里,環繞整座舊城區,是德國現存完整度極高的護城牆。城牆串聯著多座塔樓和城門,途中有許多樓梯可以隨時上下,無須走完整圈。根據我們兩天實際行走和觀察,城牆似乎也不是整圈都能登高步行,地圖藍色路線是可供行走的區域、粉色路線只能在下方沿著圍牆走。我們把東面和一部份北面城牆都逛過了,居高欣賞櫛比鱗次的紅瓦屋頂和童話小鎮風情,想像中世紀士兵防禦巡守的情境,宛如走進故事書的場景之中。


登上石砌城牆,高度約有三層樓高,通道上覆蓋著木造屋頂、側邊設有木頭欄杆,粗獷的風格充滿歷史古意。城牆上不時出現防守孔洞,推測是舊時士兵用以投石、倒熱油、觀測敵人用途?如今望出去則是城外的P4停車場和公園遊樂場。

波比起初聽到要登城牆十分期待,一直催促著我們快出發。上來發現只是一條高高的走道又問「在這邊散步能做什麼?」😅我說「看各式各樣的彩色房子、彎彎曲曲街道裡人們的動靜、觀賞家家戶戶的後院花園和果樹、紅瓦上的獨特窗台;還有如果妳是古代的士兵,會在這上面忙什麼呢?走吧,小小兵,和我一起去巡視舊城吧😎。」六歲多還是可以稍微哄騙的年紀,就這樣陪我們走了一大段,直到城牆南端的Spitalturm(救濟院塔)。

▲從旅館走向舊城區Gallows Gate。城牆外圍就有多座停車場,滿方便的。


▲路燈也是古樸風情。

▲從石砌城門往舊城望去,彷彿穿越到另個時空。

▲箭頭是我們兩次的行走方向。


▲望向老城裡的彩色街區,視線盡頭聳立著White Tower(白塔)。


城牆有時也會出現一面面的「芳名錄」,這些都是支持城牆維護的大德。網路上是說至少捐款1200歐元以上?大約台幣四、五萬元,好像比認養台灣寺廟的柱子還便宜😂。而且意外發現,很多日本團體捐錢欸(竟然看到SHISEIDO!)日本人似乎挺喜歡羅騰堡的?旅行兩周,唯二遇到日本旅行團的地方就是羅騰堡和威斯教堂。



▲從城牆回望Gallows Gate。




▲最靠近鍛造屋的塔樓是Röderturm,可以登上塔頂眺望舊城區(票價2.5歐元)。

▲紅色的木窗也很可愛。

▲遠方可見聖雅各教堂和市政廳的塔樓。但說遠也不遠,大概是步行10分鐘可到的距離。



▲看膩屋頂和房子的小孩,連不愛的蘋果汁都拿出來喝了😂。







▲拍完眼睛房子,在大雨中狂奔的本小姐。兩把雨傘都塞在行李箱真是太失策了。

隔天上午天氣大好,全家人因為時差關係清晨五點多就醒來了。吃完豐盛的早餐,又把羅騰堡補逛一次。中途走了一段舊城北邊的城牆,從Powder Tower(火藥塔)到Klingentor Tower(克林根塔)。


▲波比一直要我幫她單獨拍一張這樣的照片,證明她走過高高的城牆😄。

▲因為有屋頂,颳風下雨或大熱天都很適合來走城牆。


▲Klingentor Tower前的街道,這邊也是很清幽。


【羅騰堡待續~】
留言 (0)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