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從羅騰堡開了兩小時的車,我們大概在下午兩點抵達海德堡。如行前規劃,順利停進卡爾斯廣場旁的P13地下停車場。聽說海德堡停車場的車道、車位都很狹小,P13也不例外,不過這對長期受過大街小巷停車磨練的台灣人來說應該是小case。讓KP內心比較無言的反而是,停好車才發現第一層是女性專屬車位😆只好再移車。
P13的停車費是每小時2歐元、第5小時起1歐元,全天最多收19歐元。雖然費用不便宜,但位在舊城區中心地點實在太便利了!車位總是很熱門;隔天搭纜車逛城堡我們依舊把車停在這。海德堡成為此行停車費最多的一處,總計花了9歐+8歐。



▲海德堡城堡塔樓。

▲馬克‧吐溫曾稱讚這裡是「最美的廢墟」,從山下仰望,其實建築物還滿完整的呢!



▲穀物廣場後方是通往城堡的纜車站,明天再來。

▲主街上的烘焙店,每一樣看起來都爆甜😅。

▲女兒正在拍攝本人最討厭的生物之一😬。話說德國街上鴿子不多欸,萬幸哪。

▲今天是當地的好日子嗎?看到好幾位新娘。








▲大街上總有充滿歷史韻味的氣派建築,和羅騰堡的小鎮情調截然不同。

▲知名的「海德堡之吻」巧克力店家就在教堂旁邊的街上。

老橋是欣賞海德堡城堡、舊城區與內卡河的好地方,自然也成了海德堡的著名景點之一。人們來到橋頭還有一件事要做,就是摸摸銅猴雕像!早在15世紀,橋頭的塔樓裡原是設置一隻石猴,石猴一手摸著屁股背對美茵茨方向,象徵海德堡居民(支持普法爾茲選帝侯)對美茵茨主教(宗教選帝侯)的嘲弄。另一手則是拿著鏡子,提醒人們要自我反省。後來石猴在戰亂中毀損,直到1977年才又重新設置了目前所見的銅猴。
關於銅猴有許多趣味的傳說:例如銅猴右手擺出魔鬼之角姿勢(ROCK的手勢,象徵驅邪),據說摸了右手將會再度回到海德堡;觸摸銅猴左手的鏡子會發大財(難怪金光閃閃XD);而摸了銅猴旁邊的小老鼠則是會多子多孫。我從頭到尾都沒注意到有老鼠,照片也沒拍到,難怪只生了一隻狗寶波比😂。

橋上的第一座雕像是老橋建造者─卡爾·西奧多公爵,同時也是選帝侯。下方四尊雕像據說是擬人化當時的四條重要河流:萊茵河、摩澤爾河、多瑙河和伊薩爾河。橋下還標記著歷史水位線,可以看到過去的洪水究竟有多高。
擁有兩座白色雙塔的橋門,是中世紀城牆遺留下來的建築(所以比老橋本身還要古老呢)。紅砂岩的橋身映襯著歷經歲月風霜的氣派橋門,令人有種穿越時空的錯覺。我以為橋上僅供行人通行,竟然有重機和一台老爺車開上來,不過從頭到尾也就只有這兩輛經過。


銅猴面部是鏤空的,遊客可以把頭伸進去拍照,但因為下方底座的關係位置很卡,身體必須向後仰,以至於每個人都拍得非常猙獰(只好犧牲隊友XD)


走在寬闊的橋上吹風賞景相當愜意,可以輕鬆欣賞城堡遺跡、舊城風光和悠悠河景。波比也開心地左岸右岸跑來跑去,看船看人看雕像。多數遊客都聚集在雙塔橋門這一端,走到橋的中後段人潮就少許多了。天氣好的話,推薦到河岸邊散步,還能同時拍到城堡和老橋的經典合影呢(可惜我們忘了😗)。








不知何時又會下雨,我們把握時間從北端下了橋,過馬路走上蛇徑(Schlangenweg)前往半山腰的哲學家小徑。從山下往上走大概需要15分鐘,沿著曲折小路爬坡一路綠蔭濃密,我跟父女倆說這條路很輕鬆的啦,結果三個人都走到氣喘吁吁😆。蛇徑半途其實有幾個休息點可以欣賞舊城景致,但腹地小已經被其他遊客坐滿,視野也不夠開闊,我們便一口氣直登終點。
哲學家小徑是一條東西向的山路,從蛇徑上來即是銜接小徑的東側,這邊風景就相當不錯!舊城區、海德堡城堡和背後的王座山全都一覽無遺,老橋的一端則隱沒在樹林之間。海德堡的古蹟建築可能多半取材自紅砂岩,加上舊城的紅頂斜瓦,呈現一片復古的紅色調,洋溢著懷舊的歷史氛圍。
我覺得海德堡應該很適合秋天造訪,城鎮本身就帶有一種蕭瑟浪漫的美感。德國大文豪歌德曾多次造訪海德堡,65歲已婚的他還在海德堡愛上好友的未婚妻─30歲的瑪麗安。時值秋天,墜入愛河的歌德摘了兩片金黃銀杏葉,貼在信紙上寫了〈二裂銀杏葉〉的情詩送給瑪麗安,象徵兩人將合為一體。我不知道海德堡的美景是否讓歌德如此心神蕩漾,但他一生紅粉知己不斷,以現代眼光來說根本就是渣男吧😂。


發現單眼能清楚拍到山下的動靜,女兒竟然建議「我們現在趕快回到橋上,讓爸爸拍我們」😆
話說這條兩公里長的哲學家小徑(Philosophenweg)名字聽起來很詩意,實際上就是一條設有欄杆的柏油道路,最初更只是一條葡萄園小路。19世紀浪漫主義時期,因為有許多海德堡大學的教授、哲學家、詩人們經常在此漫步沉思、獲取靈感,而得其名。




這時是下午四點多,想說沒什麼地方特地要去,就繼續散步來到一處涼亭。旁邊有個頗原始的playground,波比在這堆木頭攀爬架上上下下玩得不亦樂乎。其實很佩服德國的公園遊戲區,幾乎都是自然取材風格,沒什麼五顏六色的塑膠遊具。

▲從老橋上遙望城堡。

內卡河與萊茵河連接,是歐洲水路運輸網絡的一部分。但有些河段水位落差大,為了讓船隻順利航行,部分流域會設置船閘,剛好海德堡舊城外就有一處。有興趣的話,可以走過去實地觀賞如何透過水位升降來「抬升、降低」船隻,克服這些高低差。

▲得到一個可以手舞足蹈的小木偶,波比開心極了。

▲多少歲月流轉、遊人來來往往,橋門宛如時代的見證者,靜靜守望在內卡河畔。

▲站在橋上不禁懷想著歷史更迭,無數故事在這座古城登場又落幕。

▲孩子還不懂欣賞史蹟。比著河岸邊的漂亮洋房說「好像花輪會住的地方哦」😂

▲店裡其實還有更大隻的活動木偶,但女兒堅持小隻的才可愛。

▲老橋北端的羅馬智慧女神米涅瓦雕像(類似希臘的雅典娜)。
下方圍繞著其他神祇,代表貿易、虔誠、農業和正義。







話說這條兩公里長的哲學家小徑(Philosophenweg)名字聽起來很詩意,實際上就是一條設有欄杆的柏油道路,最初更只是一條葡萄園小路。19世紀浪漫主義時期,因為有許多海德堡大學的教授、哲學家、詩人們經常在此漫步沉思、獲取靈感,而得其名。

繼續往西走,中途有一排賞景座椅,這個附近可以清楚拍到老橋側面,也是很好的取景點。居高俯瞰河畔舊城的確風景如畫,可惜下午天氣轉陰,若是晴朗的午後想必景色更加光采動人吧。如果不打算走完小徑全程,建議在這就可折返下山,因為再往前,拍照角度也沒有更好的了。


看著眼前的景觀一面對照1620年的舊城畫作,十分有趣。當時的老橋是座木製有屋頂的橋梁,內卡河上揚著帆船,山上的城堡花園也都還在呢。






▲德國重要的浪漫主義作家─約瑟夫·馮·艾興多夫男爵。

▲好羨慕人家騎Segway喔!一溜煙就輕鬆下山。
總之拖著沉重的步伐,下山走過特奧多爾‧豪斯橋(Theodor-Heuss-Brücke),再從俾斯麥廣場循著熱鬧的主街回P13停車場,算算我們在海德堡舊城一帶總共走了快六公里,真是鐵腿啊(這天上午可還在羅騰堡逛了三小時咧)。

話說經過特奧多爾‧豪斯橋時,發現河畔有一大片青翠整齊的草地,想說看起來好chill下去瞧瞧吧。結果走到草坪上才發現滿地都是鵝大便😲,數量多到我們逛一圈根本找不到可以好好坐下來的地方。後來才知道這邊叫「內卡草甸」,原本是深受當地人喜愛的河畔公園,後來有數百隻外來的加拿大鵝定居下來,聽說這種大雁特別愛拉屎XD,結果變成難以處理的公害😅。








走回停車場已快晚上七點了。今天下午在舊城待了快五小時,只參觀幾處景點就累壞了,只能說帶著小孩、體力有限、時差還在,真的不能太貪心呀。如果重新安排,應該羅騰堡或海德堡擇一待兩天比較適當,但這些都是後話。實際排行程總是很難取捨😏。

▲俾斯麥廣場附近的街道。看到路上的軌道,這才意識到海德堡是有路面電車的城市!


▲草坪乍看很乾淨,每隔一段距離都擺放了大垃圾桶。

▲「屎」作俑者之一😂

▲內卡河上其實滿熱鬧的,隨處可見遊船、風帆、獨木舟。

▲人行道旁,超立體寫實的小熊壁畫。

▲下山過了橋,天色竟然轉晴了,真是無言😆
告別便便草坪,走過橋好不容易來到舊城主街,波比已經快走不動了,還很可憐的又噴鼻血😰,最後主街也沒能好好逛,只在Klar Seifen買了香皂就匆匆離開。Klar店員人很好,不僅主動關懷波比,結帳時還多送一顆心形小皂。

▲夕陽中的舊城主街,兩旁林立各式商店餐館,想好好逛街至少預留個半天才夠。

▲海德堡大學旁的耶穌會建築。

▲市政廳與市集廣場。
留言 (0)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