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行程第四天,一早天色灰濛濛下著小雨,我們索性不趕時間,在旅館悠哉吃早餐拖到10點多才退房。今天的計畫很單純—造訪海德堡城堡,之後前往黑森林地區。

一般參觀海德堡城堡都是搭乘纜車上山,雖然也可以步行或開車,但城堡門票已經包含纜車,不搭可惜呀。海德堡纜車於1890年啟用,總共有四站,由下到上依序為:Kornmarkt(穀物廣場站)、Schloss(城堡站)、Molkenkur(莫爾肯庫站)、Königstuhl(王座山站)。其中Kornmarkt─Schloss─Molkenkur屬於下層纜車;Molkenkur─Königstuhl則為上層纜車,這段路線有機會搭乘到古老的木頭車廂。

停好車立即來到穀物廣場旁的纜車站,本以為陰雨天沒什麼人,遊客竟然滿多的呢。在纜車站櫃檯購買了纜車+城堡聯票。票種選擇如下:
◇全景票(Panorama ticket):包括來回纜車票和城堡門票,可搭乘Kornmarkt-Königstuhl的全段路線。
◇上段纜車票(Upper Funicular Konigstuhl Ticket):僅包含Molkenkur-Königstuhl之間的纜車。
◇下段纜車票(Lower Funicular: Castle Ticket):包括Kornmarkt-Schloss之間的纜車與城堡門票。

先前看過從王座山眺望的照片,沒有特別吸引我,再加上天氣陰沉,所以我們只購買下段纜車參觀城堡,票價是「成人11歐元、兒童5.5歐元」。纜車大約十分鐘一班,不久後,一列銀灰色的傾斜列車緩緩滑入月台。
車廂由好幾節組成,兩側與車頂皆為大片玻璃設計,視野通透。座位不多但站著也無妨,畢竟前往城堡的車程僅需短短兩三分鐘。這段路沒什麼風景可言,只是爬坡穿過隧道上行。而原本以為海德堡纜車是類似瑞士的登山齒軌列車,下車後仔細一看,發現它其實是利用鋼索滑輪系統運行。

▲前一天從廣場仰望城堡,這角度就是斯圖克花園、英國翼樓的區域。
【海德堡城堡  Heidelberger Schloss】開放時間9:00~18:00
海德堡城堡屹立於山坡之上,俯瞰著緩緩流淌的內卡河與古老的市區,無疑是德國最著名且歷史悠久的城堡之一。它的歷史可追溯到13世紀,最初是普法爾茨選帝侯家族的宮殿。16世紀後城堡迎來了黃金時期,在選帝侯腓特烈三世和腓特烈四世的主導下大幅擴建,增添了文藝復興風格,同時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的文化與學術中心。城堡的建築風格融合了哥德式、文藝復興與巴洛克元素,展示獨特的時代魅力。
※選帝侯是神聖羅馬帝國中擁有選舉皇帝權力的諸侯,共有七位,享有極高的政治地位與自治權。
然而,在三十年戰爭(1618~1648)、普法爾茨繼承戰爭(1689、1693)期間,城堡遭遇嚴重破壞。儘管此後曾進行修復,卻又遭遇雷擊和火災,選帝侯家族決定遷往曼海姆居住,城堡也隨之荒廢。到了18~19世紀,隨著浪漫主義的興起,海德堡城堡成為一種文化象徵,吸引眾多詩人和畫家來此尋找靈感,如歌德、海涅、馬克吐溫等大師,都曾讚美過這片荒涼中蘊含著美麗與詩意的景象,而有了「最浪漫的廢墟」之稱。

走出纜車站隨即進入海德堡城堡的範圍,我們先從城堡西側的「斯圖克花園 Stückgarten」開始探索。這片庭園建於17世紀,由當時的選帝侯腓特烈五世為他的妻子─英國公主伊莉莎白·斯圖亞特所打造。入口處,座落著雕刻精美的伊莉莎白門,也是他送給妻子的生日禮物。
庭院深處則連接著「英國翼樓 Englischer Bau」。這座宮殿也是腓特烈五世為了迎娶公主而新建的,並將旁邊的「厚塔 Dicker Turm」上部改建為劇院,風格仿照倫敦的環球劇院。儘管這些建築已然凋零,仍能感受到腓特烈五世整個就是寵妻魔人無誤啊😂。

斯圖克花園有著寬闊的露臺,就算遊客眾多也很容易拍照取景。從露臺俯瞰舊城區一片橘紅色的屋頂甚是美麗,橫跨內卡河的老橋、聖靈教堂、穀物廣場上的瑪麗亞雕像,甚至遠處的哲學家小徑都能一覽無遺。回頭望向城堡,綠地上盡是殘垣斷壁,已然破敗的淡紅色塔樓,殘存的拱門、窗框與陽台,無聲訴說著曾經有過的榮光。

▲山坡上座落著幾棟別具特色的建築。

▲斯圖克花園旁的塔樓遺跡。父女倆在對面充當比例尺。

▲從斯圖克花園看向圖書館大樓、魯普雷希特翼樓以及門樓的廢墟。

▲波比找到一處城牆凹洞,竟然有這麼厚!


位於城堡西北角的厚塔又稱胖塔,因牆厚七米而得此名。最初作為防禦瞭望用途,腓特烈五世將上層改建為八角形設有大窗戶的劇院,供宮廷慶祝節日之用。

參加導覽行程的遊客,正從北牆進入英國翼樓。毀於戰火的宮殿,如今上半部還聳立著齊排的窗框。

接著前往城堡正門。途中經過遊客中心,旁邊設有洗手間、紀念品店與咖啡館。這天剛好有許多校外教學的孩子,正值中午,三五成群地坐在草坪上野餐,為這片古老廢墟增添幾分活潑氣息。
要進入城堡,得先穿過城牆上的橋屋,這裡會有工作人員驗票,接著走過護城河上的石橋來到門樓前。建於16世紀的「門樓」是城堡主入口,上方塔樓以紅色砂岩砌成,正面立著兩尊騎士和獅子雕像,原本懸掛在中央的銀盾徽早已遺失,只留下歷史痕跡。

門樓厚重的木門上掛著一枚鐵環,關於它有個傳說:「誰能咬穿這枚鐵環,就能得到整座城堡。」據說有一位女巫挑戰失敗了,在鐵環上留下「女巫之咬」的凹痕。

▲為女巫的牙齒默哀😆。



一旁的「魯普雷希特翼樓 Ruprechtsbau」外觀相對簡樸,這是以1410年曾短暫出任神聖羅馬帝國國王的魯伯特一世來命名的宮殿。立面上可見象徵王室的雄鷹盾徽,而正門上方的小天使浮雕,據說是建築師為紀念在施工時不幸墜落身亡的兩個孩子所刻,有著令人哀傷的緣由。

走入城堡中庭,最引人注目的建築莫過於華麗的「腓特烈翼樓 Friedrichsbau」。這是腓特烈四世於17世紀初興建的住宅宮殿。立面上排列著歷代普法爾茨選帝侯的雕像,被稱為「祖先長廊」,也就是把重要的祖宗十八代包含他自己全擺上去了😂。腓特烈翼樓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建物,內部設有博物館,底層還保留著城堡禮拜堂。不過這些空間僅能透過導覽行程才能入內參觀。

▲魯伯特一世,也是海德堡大學的創始人。

▲腓特烈一世。



▲女兒撐著傘登上二樓露臺,指定要拍下這面壯觀的遺跡。

▲古老的紅砂岩牆,帶著一種沉靜而壯麗的氣息。

▲玻璃大廳翼樓Gläserner Saalbau,建有義大利風格的拱廊,昔日大廳因裝飾威尼斯鏡面玻璃而得名。

一進博物館,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擁有彩繪藥櫃的巴洛克式藥房,原屬施瓦察赫本篤會修道院。此區用以圖文展示醫學與藥學歷史,從史前醫療、古代藥房到19、20世紀工業化與東西德藥房發展。

▲古代製藥工具和旅行藥袋。


▲猜猜看哪六項是藥劑師的發明?(我根本忘記答案了XD)



▲各種藥用植物的根、果實、葉子、菌類等乾燥標本,搭配背後的植物插畫展示。

▲克拉根福烏爾蘇拉修道院藥局一隅。

▲配藥台上擺滿秤、瓶罐、研缽等工具,亮點當然就是桌上的河豚和空中的鱷魚😆。

「材料與草藥室」則展示搖刀、研缽和大秤等草藥加工工具。右邊有一座1700年左右的莫斯巴赫藥房階梯式抽屜櫃,是館內最古老家具之一。最底下的三層抽屜標有三個白色十字符號,警示此處存放的是如秋水仙、毛地黃等強效藥物。





▲右側可見內卡河上用以克服水位落差的船閘。

▲對面山腰上的哲學家小徑也清楚可見。

▲老橋與洋房。

▲聖靈教堂與舊城區。

▲「魔鏡啊~魔鏡~誰是世界上吃飯最慢的小孩?」
海德堡城堡裡還有一處趣味的景點「世界最大葡萄酒桶」。入口隱身在腓特烈翼樓旁,走進去首先會看到一間地窖酒館,販售各式酒水、飲品與香腸點心;旁邊還擺著一個供遊客合影的大酒桶,而再往裡走,才是那座知名的巨型葡萄酒桶,名副其實地相當「巨大」!


海德堡地區自中世紀以來便是德國重要的葡萄酒產區。當年農民需以葡萄酒作為稅收上繳給選帝侯,這些「稅酒」便貯存在城堡的地窖中。歷史上其實曾建造過好幾座巨型酒桶,現存這一座於1751年由130棵橡木打造而成,容量高達22萬公升,上方甚至設有可供貴族跳舞的平台。酒窖鄰近「國王大廳」,據說舉辦慶典時,葡萄酒可透過管道直接輸送至宴會廳,相當便利呢。



這一區的參觀動線相當簡單,沿著右側樓梯登上平台,再從左側下來,正好繞大酒桶一圈。抬頭一看,平台天花板上密密麻麻都是遊客的塗鴉。波比一邊走一邊嚷嚷著:「大家都有畫,我也好想畫喔~」(這種地方不能亂畫吧,傻眼)

在大酒桶前還有一尊小丑雕像—他正是酒桶的守護者,也是城堡裡的傳奇弄臣「佩克特」。傳說他身材矮小卻嗜酒如命,一生從未喝過水。直到晚年有次生病,醫生勸他戒酒改喝水,結果他勉強喝了水,第二天就暴斃了😨(我每次講這個故事,波比都會笑到不行)

▲前往宮殿花園的路上,可以看到已被炸毀崩塌的火藥塔遺跡。
庭園中打造了幾何花壇、花園迷宮、亭台樓閣,並種植各式奇花異草,構成層次分明的景觀。噴泉與水力機械的巧妙運作更令訪客讚嘆,當時甚至被譽為「世界第八大奇蹟」。著名景觀包括裝飾華麗的浴池廊道與鑲嵌貝殼、珊瑚的大石窟,入口水池中則矗立著河神「萊茵之父」雕像。
然而,隨著 1720 年選帝侯家族遷都曼海姆,花園工程被迫中止、日漸荒廢,部分雕塑被移至其他宮殿。而如今帕拉丁花園僅殘存遺跡和整齊的綠草地,我們只能透過當時的畫作,想像這座曾經存在過的夢幻花園。

▲很難想像花園曾經是這幅繁複華麗的模樣,我們現場所見就是一片大公園啊。


從露臺遠眺,城堡的斑駁輪廓、舊城區與蜿蜒的內卡河谷盡收眼底。周圍綠樹成蔭,長椅錯落,是歇腳納涼、靜賞古城風光的好地點。可惜此時天色驟變,大風夾著雨勢襲來,我們只能匆匆拍下幾張照片,趕緊躲雨去。


▲女兒問道:「這裡為什麼有個沒穿衣服的老人?」沒禮貌,人家可是神明呢😂。


雨勢連綿不斷,讓人不免擔心接下來的黑森林行程是否要泡湯了。波比說,那她來祈禱一下,於是一路高唱著:「Rain,rain,go away.Come again another day......」足足二十多遍。也許老天爺真的感受到了她的誠意,隔天果然放晴了,黑森林的旅程也成為德國之行中最令我們回味的時光。
留言 (0)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