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FU

Nov 9, 2011

【瑞士3-3】琉森漫遊:耶穌教會、歷史博物館

位於羅伊斯河畔的耶穌教會,屋頂是兩顆綠色洋蔥頭尖頂很好辨識。在我們推開沉重的側門之前,完全沒有想到內部居然如此令人驚豔!根據旅遊書上的介紹這裡建於17世紀、是「瑞士歷史最悠久的大型巴洛克式教堂」,除此之外我們對耶穌教會其實沒有太多認識。但光是欣賞這些華麗非凡的裝飾就很過癮了。
教堂裡不時有遊客進出拍照,但依然保持安安靜靜的氣氛。觀察每個進來的人我可以想像他們口中心中不自覺「哇~」一聲的讚嘆,因為我也一樣嘛。
粉白色雕飾、垂掛的水晶燈、輝煌莊嚴的主祭壇......大概我教堂看得少,每一處都覺得精妙無比。似乎在宗教力量的加持下,每個工匠都擁有巧奪天工的絕技,至少在神的眼底下也不敢偷懶吧。
圓頂的天花板上最吸睛就是這幅大壁畫。很想知道這幅畫的主題,可惜查不到資料,只能辨識出畫中有主教人群、小天使,用大象、馬和豹拉著的金色馬車,而畫作的背景即是耶穌教會和卡貝爾橋。(一直抬著頭看脖子好酸
耶穌教會內部曾在18世紀曾改裝過,除了巴洛克又融合了洛可可風格。向來就對這兩種藝術形態一知半解,從網路上查了資料:巴洛克建築特徵:寬闊、圓形的中殿,強烈的光影對比或依靠窗戶均勻照明,大量使用裝飾品(通常是鍍金、石膏、粉飾灰泥、大理石),巨大的天花板壁畫等。洛可可風格特色:以葉型、貝殼等抽象花紋、不對稱花邊和曲線構圖,展現整齊而生動、雕琢的形式。並崇尚柔和的淺色和粉色調。看完好像有一點點懂了......卻又講不出個所以然。總而言之好像就是戲劇性華麗與清淡版華麗的差別吧
耶穌教會裡頭也可以點許願小蠟燭(兩瑞郎)。在裡面慢慢逛了一圈,比起教堂感覺這裡更像宮殿,也算開了眼界。
外頭天氣又轉壞了。在河邊發現一段攔河柵欄,這是從斯普洛耶橋延伸出來、用以調節水位的設施。附近就是歷史博物館和自然史博物館。我們在琉森的最後一個行程決定要多一點文化路線。


歷史博物館的入口非常低調,持Swiss pass可免費入場。我們根據櫃檯建議寄放行李,置物櫃要投1瑞郎(會退回),原本拿著紙鈔要去換零錢,一位親切的女士硬是塞給我1塊錢~沒辦法推遲只好道謝收下。事後想想無功不受祿,最後我們在策馬特把這錢拿去點教堂蠟燭,也算是感謝她囉~
歷史博物館是個很妙的地方。第一、與其說它是個博物館,倒不如說它是倉庫。第二、展品相當龐雜或者說是豐富好了......從簡潔的走道擺設,鐵架、圍網、儲藏櫃,「展示」的同時其實更像「收納」。建於1567年的歷史博物館前身是武器庫,這麼一來一切好像都說得通了。
入場時櫃檯阿姨給我們一台條碼導覽機,想要了解展品資訊只要對準條碼掃描,小螢幕上就會顯示英文介紹。剛開始還興致勃勃的每一個都掃,但全都是英文+專有名詞很快就失去興趣了,還是直接看東西瞎猜比較快。

從一樓上來整個牆面不是掛滿畫,不然就是樓梯間塞滿展示品。最搶眼的鎖子甲和盔甲,打過歷史電玩的男人感覺都很興奮,另外也展示一些刀劍槍等兵器。
再來就是瑞士傳統服飾、軍服甚至還有內衣褲。大概是歷史博物館,好像什麼新舊年代的東西都收,然後全部把它放在同一櫃。總計四個樓層裡其實摸索不出什麼分類規則,每一個轉身都有奇妙的發現。
(彩繪玻璃和造型狂野的雪橇。)
(舊時代的牙醫診療椅和各種尺寸材質的獅子紀念碑模型。)
其實還有各式各樣的收藏:餐具、農具、樂器、錢幣、藝術品、日常生活用品等等,感覺任何一種足以說明瑞士歷史文化的東西都可以被包存在這。館藏相當多樣化,不過瀏覽過程有點累,加上東西都擺在鐵網或櫃子裡眼睛看得很
後來想再轉戰隔壁的自然史博物館看蜜蜂特展,可惜閉館時間已到,因此我們的琉森兩日遊就結束在五花八門的歷史文物裡囉!



每次逛Coop都會注意到這種小糕點,包裝圖案看起來就是很傳統、很經典、很瑞士的樣子!買了一塊1.5瑞郎(51元)來嚐嚐。它的外層是扎實糕餅口感,帶點杏仁+肉桂味,內餡像是白豆沙,前幾口感覺味道有點奇異,又覺得很像台灣古早味的什麼?到底是什麼......,還是默默把它吃完了。整體偏甜適合佐茶。
睡了一覺半夜爬起來吃這兩罐差點被遺忘的優格,還好天氣冷沒變質。特別買了在台灣從沒吃過的栗子和巧克力口味。乳黃色的栗子優格裡面有栗子碎顆粒,果仁味道跟優格酸味攪和在一起非常奇怪;巧克力口味接受度就比較高了,就是帶點酸味的巧克力奶。
歷經兩天琉森自然與文化之美的洗禮,下一站即將前往瑞士重頭戲之一的少女峰

留言 (0)

Post a Comment